R:与膜研究是如何结缘?
L:大学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本科学的是化学教育专业,因为想在技术领域往更高层次学习,所以研究生考入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正是因为进入到上海物理研究所才和膜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正处于国家发展初期,根据国家对于环保的定位,所里开始研究超滤膜,而我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展开了对膜的研究。在中国科学院做博士后的2年里,又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膜产品。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我是“半路出家”,其实,读本科或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面对课题的学习与研究,无论是方式方法还是眼界上都有极大的差别。在选定一个课题后,如何带领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工作,并获得研究成果,这就是在学术造诣上不断提升之后,真正获得的有别于其他人的成长。
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为我带来了人生经历和阅历上完全不同的理解,虽然在物质上并没有获得什么,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我们思考更多的是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能为行业做些什么?
R:为什么最终选择进入到环保这个行业?
L:开车路上常听节目,有一个话题讨论我很有感触:“你是爱一行做一行,还是做一行爱一行?”很多人都回复说:“当然想爱一行做一行,但自己都是做了一行才知道到底爱不爱。”我也是一样,我猜大部分70、80后的人,都是做一行才爱一行的。高考的时候只会考虑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情况,研究生和读博一开始也只是为了做科研,不过不管开端是怎样,都要明确一点!一旦选择这个专业,就要做好这个专业,如果不爱自己的专业,那是一定做不好的。
说起为何会进入环保行业,这个真的是机缘巧合,因为我自研究生开始就已经展开了对于膜的科研学习,一直到读完博士,开始带领学生开展膜的相关科研工作。
也恰好此时,瑞洁特找到我,希望我可以担任公司的膜产品研发负责人。
刚开始我很纠结,膜虽然也属于化学行业,我也有膜研究的基础,但我毕竟是化学专业,这就相当于是跨行,更何况还有细分领域,比如化学领域,就有很多细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一切化学、物理化学。
现在越来越多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始合作,而创业型企业更能够实现科研人员的个人价值和研发梦想,所以我最终决定接下这份工作。潘总(潘定国董事长)和周总(周保昌总经理)也不断的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而我忠于我的选择,既然接下这份信任,就要排除万难尽全力做到最好。这就是我进入环保行业的整个历程。
R:您如何看待MBR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L:我想分享一个故事,这要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讲,城市污水处理历史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因为环境容量大,水体自净能力强,人们仅需考虑排水问题即可。
而后,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通过传播细菌引发了传染病的蔓延,出于健康的考虑,人类开始对排放的生活污水处进行处理。
早在明代晚期,我国已有污水净化装置,采用石灰、明矾进行消毒。
时间推到到200年前,随着工业发展和人类数量的增多,才开始有了水处理,这个时期我们暂且分为1级水处理。
再随着西方工业的发展,大概是1881年,出现了2级水处理,2级水处理的鼻祖就是生物膜法。之后随着工业发展,有机物污染、工业污染开始出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天天的遇见的工艺“活性污泥法”,1914年,英国出现世界上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厂,后面由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发展,脱氮除磷、厌氧好氧、AO、A2O等工艺开始出现,这些都是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技术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新型合成材料的大量涌现再次发展起来,也就是我们说的MBR膜法,这个方法其实还是活性污泥法,现在被称为3级处理工艺。
分享这个故事,我想说,在污水随着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工艺,必然会有化学,水肯定要处理,处理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那我们的MBR的发展未来是怎么样的,大家就应该了解了。
活性污泥出现到现在200年,我们的MBR还是在活性污泥基础上,其实应用最原理的就是活性污泥,为什么要用这个工艺,为什么不用化学方法,为什么不用其他方法,因为只有活性污泥是绿色工艺,它是用我们地球上存在的微生物去解决我们造出来的有毒有害物质,所以我觉得,可能无法评判这个工艺到底如何,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待这个话题。
R: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瑞洁特的研发历程?
L:瑞洁特虽然是中小型环保公司,但他真的是一直在做研发的企业。瑞洁特成立是2010年,今年是瑞洁特成立十周年,我可以把瑞洁特发展定义为年轻的企业,前5年是起步阶段,从公司稳定再到占有市场份额,这5年是非常艰苦的阶段,瑞洁特一直坚持做的核心就是膜,而且瑞洁特并没有急于推出很多类型的膜产品,我们一直做的就是一个主打产品。
有的人会问十年只做一个产品,到底研发了什么?错了错了,膜可能任何一个公司想做都能做,但是生产出来的膜能否稳定运行,这个关键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达到。一个产品的产生,不是做出来了就是结束了,是要在膜的稳定性上不断的研发,不断的投入。所以其实瑞洁特在前5年的起步阶段,产品的实际运行的稳定性方面做的非常扎实。
2016年之后瑞洁特开始推行我们现在的一体化设备,包括了:迷你膜罐、双塔膜罐、撬装膜罐、中国塔罐。膜的研发工作不仅仅只是生产出来,我们的研发小组通过项目上的实际应用,对很多细节进行了优化提升。尤其是膜的最核心数据——膜通量,我们的膜通量是在稳步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推出了膜罐等设备。
R:今年年初瑞洁特已经成功交付了3万吨MBR市政污水项目,能为我们介绍下这个项目吗?
L:作为新型而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MBR已被大型污水处理厂不断应用到污水处理环节,处理效率以及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随着我们研发及应用的不断实践,本次3万吨的市政污水处理项目,我们首次采用了0.46的通量设计,这是我们产品在大型市政污水项目应用上,对通量、出水、产品稳定性的极大考验。
虽然我们的产品早就已经做到了比较高的通量,但我们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这是周总的要求,必须要通过项目的实际应用,通过运行数据的反馈,我们绝不做砸自己招牌的事,不会为了争行业里那个赢头或者说行业关注点而去做宣传,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不会给客户带来任何损失。
项目是赶在冬季靠近年底上线,最冷的时候大概零下25-6度,所以我们格外关注运行和出水情况,数据每天实时跟踪,因为运行好坏很多因素的影响,气候的、安装的、曝气不均匀、排气等等,所以我提出建议,针对运营开专题会议并对现场人员进行培训。过年期间、疫情期间,也在不断地开会强调,传递运营的重要性。
R:您提到的膜通量,它对膜来说重要性如何?
L:通量就是一个膜的生命线,膜的通量高,设计使用膜就少,可以处理更多的水。从2018年开始,我们的产水通量就在稳步提升,但是我们并没有按最高通量来做方案,产品纯水通量提升30%~40%,但是并没有对外宣称这个结果。
3万吨市政污水项目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我们的膜通量确确实实是提高了,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实际我们的产品已经做了一、两年这个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我们才敢在设计上又去提了一点,所以这个项目对于我来说,压力是最大的,一个项目的运行好坏不仅仅和膜有关系。
打个比方:纯水通量和设计通量,如果纯水通量是10,那污水通量只能设计到1,因为污水在污泥当中,在这个复杂环境中要稳定的话,就不能和纯水通量一样,纯水通量是没有污染的。
所以说,我们的膜的通量即使提高30%,在项目的运行上,我们一直还是按原通量来运行。第一,因为我们的膜的品质是真的一直在通量提高的基础上、稳定运行,才能对外公布。第二,膜的运营不止和膜有关,运营的影响因素太多,瑞洁特不止是对膜产品负责,更对产品运营负责。
R:您如何评价研发对环保公司的发展影响?
L:研发是一个公司的生命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而技术创新又是企业获得核心技术、提高企业价值的核心动力。随着我国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装备生产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研发投入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作用。
有的时候不断的看文献,当有新的产品出现的时候我都很有危机感,我觉得瑞洁特要立足现在,稳定现在,提高现在的品质,还要出新的研发的产品,不断的往前进。刚才我讲到污水处理行业200-300年的发展,其实很短,从1级石灰石明矾处理,到2级活性污泥,到现在3级膜的处理。
很多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不跟上时代的脉搏,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它是不会告诉你的,所以我作为瑞洁特研发负责人,看到行业里我们膜这一块有任何一点新进展,还有行业内别人的新成果,我都是很焦虑,我会觉得我们必须要努力去做,要把瑞洁特现有的主打产品在行业里做到领头。
我们还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出来,这个新的产品要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为未来的水处理行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不管是做什么行业,研发是生命线,只有不断的研发,才能促使这个企业能够不断的进步,才能促使这个企业不断的往前走。
而且我觉得中国已经从改革开放时候的什么都没有光靠一张嘴来忽悠的阶段,尤其是环保行业,进入了一个确确实实是靠事实说话,结果做事的阶段。能不能给用户处理达标,这就是用户评价公司的标准。而且你确实能不能给甲方省钱,更省钱的方式更省钱的运维,去给用户做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而这些事情不是靠我们销售,我们老总有多少关系,而靠的是我们瑞洁特有多少技术,有多少真材实料去解决的。所以研发是我们公司的生命线。
R:您对膜产品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看法?
L:膜永恒不断的主题就是通量,第一个就是高通量,第二个就是亲水性方面,第一个解决的是让用户花更少的钱买更少的膜处理更多的水,第二个就是让用户花更少的钱买了膜处理更多的水,之后他未来每一天的运营花更少的钱,就是亲水性。
以我公司为例,第一块是高通量膜,第二块是超亲水膜,第三块工业4.0,我们都知道我们膜是非标行业,但如果一直非标,对我们整个行业是没有好处的,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工业现代化运用到我们生产当中去,这就是我们在不断努力的方向。